莺莺燕燕。摇荡春光懒。
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草如剪。
已是春强半。小鬟微盼。分付多情管。
痴騃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
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
怎向轻分散。
莺莺燕燕。摇荡春光懒。
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草如剪。
已是春强半。小鬟微盼。分付多情管。
痴騃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
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
怎向轻分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莺燕穿梭在摇曳的春光中,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时节近清明"表明时间已接近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春雨初晴,云朵轻柔地在空中嬉戏,带来了一丝暖意。"醉红湿翠"则形容了春天万物复苏后的鲜活与生机,春意在这温馨的环境中酿成一种愁绪,这种愁绪如同花朵一般娇嫩而美丽。
"花似染"和"草如剪"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花草的鲜艳与精致描摹得淋漓尽致,似乎春天的色彩都被这细雨洗涤得更加鲜亮。"已是春强半"表明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在悄然流逝。
接下来的"小鬟微盼"和"分付多情管"则描绘了细致入微的情感转移,这里的"鬟"指的是发髻或头饰,而"盼"则是古代妇女所用的梳妆用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痴騃不知愁"表明诗人沉浸在这春日美景中,不自知其内心的忧愁,而"想怕晚、贪春未惯"则透露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一种担忧和不舍,似乎还没有习惯春光易逝的无常。
最后两句"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怎向轻分散"则是对主人热爱举办宴会、享受美好时光的一种期待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欢乐场景即将消逝的无奈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生活画卷,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深入地探讨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