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居庸关》其二,通过对居庸关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壮丽。
首句“极目危峦望八荒”,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到居庸关的壮丽景象之中。危峦,即险峻的山峦,八荒,则指四面八方,整个世界。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八方,展现出居庸关所在之地的辽阔与雄伟。
接着,“浮云夕日遍山黄”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云霞满天,阳光洒在山峦之上,一片金黄的景象。这不仅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赋予了山川一种温暖而深沉的色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居庸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朔地,指的是北方的广大地区;秦城,这里借指长城,是中国古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修建的军事工程。这两句意在强调居庸关作为边防要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北方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其战略意义深远。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则进一步揭示了居庸关在历史上的军事作用。北狩,指的是帝王出巡至北方;土木,可能是指土木堡之变,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军事事件。这两句暗示了居庸关在抵御外敌入侵、保护国家安宁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变迁与兴衰,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最后,“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两句,描绘了夜晚降临后,居庸关城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只有稀疏的人烟和对野兽的恐惧。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边关的冷寂与荒凉,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全与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去年烽火起,君去罩雾里。
雾山一一高,君视等鸿毛。
航海一去寻乐土,温陵旧是晋时浦。
晋人携家江畔居,当时亦避羯奴苦。
文物衣冠犹俨然,城郭襟海带云烟。
忆昔伧荒已千载,得君羁旅又三年。
今年台地烽偶熄,君潜渡海问田宅。
山川虽是景物非,疑忌之邦君遁迹。
得君诗函报君书,君已不滞回风裾。
一帆波起随急棹,四山月出空精庐。
望君在何处,天长迷海曙。
一纸搁山中,无由追日驭。
我向此邦依,何殊荆棘据。
闻君挈眷欲重来,叹息故巢难去去!
作短歌,小名署是「弃生」,甘执御。
从今富贵功名非吾知,惟望文辞诗卷人间著!
作诗与子且自吟,泪滴青山犹昔心。
《诗函报林十,适又渡海,歌以寄之》【清·洪繻】去年烽火起,君去罩雾里。雾山一一高,君视等鸿毛。航海一去寻乐土,温陵旧是晋时浦。晋人携家江畔居,当时亦避羯奴苦。文物衣冠犹俨然,城郭襟海带云烟。忆昔伧荒已千载,得君羁旅又三年。今年台地烽偶熄,君潜渡海问田宅。山川虽是景物非,疑忌之邦君遁迹。得君诗函报君书,君已不滞回风裾。一帆波起随急棹,四山月出空精庐。望君在何处,天长迷海曙。一纸搁山中,无由追日驭。我向此邦依,何殊荆棘据。闻君挈眷欲重来,叹息故巢难去去!作短歌,小名署是「弃生」,甘执御。从今富贵功名非吾知,惟望文辞诗卷人间著!作诗与子且自吟,泪滴青山犹昔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DGJ1KL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