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别后想鸣珂,五见春风长绿萝。
汉室新紬循吏传,燕台旧和酒人歌。
林中朋辈看全少,海畔烟霞占已多。
十二楼台秋色里,不知几处有行窝。
山城别后想鸣珂,五见春风长绿萝。
汉室新紬循吏传,燕台旧和酒人歌。
林中朋辈看全少,海畔烟霞占已多。
十二楼台秋色里,不知几处有行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名为《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四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体会。
首句“山城别后想鸣珂”,以“鸣珂”比喻友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开山城后的深切思念。接着,“五见春风长绿萝”一句,通过描述春风吹过,绿萝生长的情景,暗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
“汉室新紬循吏传,燕台旧和酒人歌”两句,运用典故,赞美友人如同汉代循吏一般正直无私,又像燕台上的诗人一样,能以酒会友,享受生活。这里不仅赞扬了友人的品德和生活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美好品质的向往。
“林中朋辈看全少,海畔烟霞占已多”则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中的朋友越来越少,而海边的烟霞却日益增多,形象地表现了世事无常,友情难久的主题。
最后,“十二楼台秋色里,不知几处有行窝”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对友人可能身处何处的关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谷中夜行不见月,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从,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从者久嗔骂,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但恐尘埃难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