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联》
《对联》全文
清 / 郑燮   形式: 对联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

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0)
鉴赏

这副对联由清代诗人郑燮所作,其深意在于以书与竹为喻,阐述了终身学习和培养后辈的重要性。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这句话强调了深入学习和理解少量关键知识的价值,将其视为终身的导师和保护者。这里的“书”不仅仅指的是文字书籍,也可以是任何一种知识或智慧的载体,通过不断地咀嚼和消化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成为自己的导师,指导自己成长,同时保护自己免受无知的侵害。

“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则以竹子的成长比喻培养后代的过程。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节节高升的精神,通过精心培育五至七根竹子,最终可以看到一片茂盛的竹林,正如看到自己培养出的众多子孙一样。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也寓意着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即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后代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是对个人终身学习的倡导,也是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传承的价值。

作者介绍
郑燮

郑燮
朝代:清   字:克柔   籍贯:江苏兴化   生辰:1693—1765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猜你喜欢

最高楼 九日

登高懒,且平地过重阳。
风雨又何妨。
问牛山悲泪又何苦,龙山佳会又何狂。
笑渊明,便归去,又何忙。
也休说、玉堂金马乐。
也休说、花与酒,一般香。
西风莫放秋容老,时时留待客徜徉。
便百年,浑是醉,几千

(0)

落梅风·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
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0)

水仙子·几年无事傍江湖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人间纵有伤心处,也不到刘伶坟上土,醉乡中不辨贤愚。
对风流人物,看江山画图,便醉倒何如!

(0)

太常引 题朝宗亭督孟博早归 以上三首见元草

冷烟千顷酿寒威。
晓霜重压征衣。
休教六花飞。
忆尚有、游人未归。
江空岁晚,故园秋老,行色莫依违。
特地与君期。
趁南浦、莼鲈正肥。

(0)

临江仙 中书右丞王公行台扬州,公于平阳乡

行,歌以送之二首淮海东南佳丽地,古今画品诗题。
羡君去意拂晴霓。
腰钱期跨鹤,舞剑岂闻鸡。
自笑病来成老懒,飞沉杳隔云泥。
他时相忆此分携。
月明归雁过,花落子规啼。

(0)

鹧鸪天·睡思才消赖有茶

睡思才消赖有茶。
老怀刚慰奈无花。
花随流水三春尽,柳疑东风一向斜。
怜病久,怯春多。
莫云庭院噪归鸦。
碧云草就关心句,信到吟诗解叹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