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北堂已足誇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独我尚留真有命,天于人欲本无私。
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
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北堂已足誇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独我尚留真有命,天于人欲本无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从内容上看,诗人是在描述一个官员调任新职位的情景,并通过这种场合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朝廷孝治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壮时。关吏相呼迎印绶,里儿争出望旄麾。"
这些句子描绘了一个喜庆的氛围,朝廷中有官员得到了升迁,被乡里的同僚和家人所庆贺。"孝治"指的是朝廷对待臣子的恩惠;"荣归及壮时"表达的是在青年时期就能得到这样的荣耀;"关吏相呼迎印绶"则是官员们相互之间的欢呼,迎接新任官员带来的权力象征——印信(古代官印);"里儿争出望旄麾"则描写了家乡的人们纷纷前来庆贺,希望能够一睹官员威仪的风采。
"北堂已足誇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这里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境遇,"北堂"可能是指朝廷中的某个部门或场所,而"三釜"则不太清楚其具体含义,但通常与祭祀、礼仪相关;"南亩"则可能指的是田地,而"两歧"则有分辨的意思,可能是在强调诗人自己能够识别和分辨事物的能力。
"独我尚留真有命,天于人欲本无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慨,他似乎感到自己与众不同,还在等待着某种命运的安排。而"天于人欲本无私"则是哲学性的言论,意味着天意对待人类的愿望原本就是公平无私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升迁喜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自己命运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二月归来江上居,江流变渌江鸥去。
时移物改何足论,身世悠悠本非固。
鸠鸣屋角山雨馀,花苞破红满芳树。
晴窗晓日幽兴催,振衣出户凌高台。
潮回浪死风色定,缥缈沙岸烟中开。
故人佳期绝消息,满眼空看暮云碧。
何日扁舟南渡来,一洒高风破吾臆。
渊明骨已朽,陈迹尚可求。
我复识其孙,长鬣青两眸。
相去仅千载,犹能继风流。
寄迹黄冠中,神姿邈清脩。
相携行洞天,暝色蔼已浮。
松寒语栖鹤,潭静眠苍虬。
兰膏照深夜,风磬鸣重楼。
吾庐閟三峡,清净亦此侔。
何时驾鹿车,访我西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