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胫短,鹤胫长,断长续短两俱殃。
鸢飞天,鱼跃渊,高下易置非所便。
狼在野,犬守户,苟殊其地各为苦。
伯仁瘦,王万肥,自适其适君莫非。
凫胫短,鹤胫长,断长续短两俱殃。
鸢飞天,鱼跃渊,高下易置非所便。
狼在野,犬守户,苟殊其地各为苦。
伯仁瘦,王万肥,自适其适君莫非。
这首诗以动物为例,探讨了适应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事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凫、鹤、鸢、鱼、狼、犬和人(伯仁与王万)的不同生存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个体适应性和环境差异性的深刻思考。
首先,凫与鹤的对比说明了物种特性的差异:凫的腿短,鹤的腿长。如果强行改变这一自然属性,无论是将鹤腿截短还是将凫腿延长,都会导致不适甚至伤害。这象征着个体必须适应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否则会遭遇困难或痛苦。
接着,鸢在天空翱翔,鱼在深渊游弋,两者若交换位置,均无法适应新环境,暗示了高下有别,各有所宜。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改变这些自然规律会导致不适。
狼在野外自由狩猎,犬在家中守卫门户,两者虽处于不同环境,但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和生存状态的影响,以及个体如何根据环境调整自身。
最后,伯仁与王万的对比,伯仁消瘦,王万肥胖,各自适应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无需他人干涉。这反映了个体应当接受并适应自己的身体特征,追求自我舒适的状态,而不是被他人的标准所束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动物和人物的比喻,探讨了适应性、环境影响、个体差异以及自我接纳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认识到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寻求最适合自己状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