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何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可复耕桑。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何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可复耕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虑的画面,诗人陈郁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鸿宿洲淮士的生活状态。洲沙位于水中央,简陋的荻屋和蓬窗像野外的小船,反映出他们朴素的生活环境。诗人对淮士们在战乱中选择不抵抗、放弃城池的行为表达了理解,认为在动荡的时代,他们寻求生存是人之常情。
诗中提到他们为了生计,投身于山寨的劳作,虽然辛苦,但也能在万家坊中买到酒,这体现了他们的坚韧与生活智慧。然而,诗人也暗示这种暂时的安宁不会长久,流离失所的人民何时才能回归田园,重操农桑,这是他对未来的一种担忧。
整首诗寓含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和平与安居乐业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曾事通侯,酬郢曲、樽前红豆。
遇军变、江州烽火,洞庭遗叟。
万马东来流竟断,六龙南幸城如斗。
看三宫、卓幰发临安,伤心否。峰第一,夸旧口。
泉第二,传新手。掩春申珠履,孟尝鸡狗。
对我欲舒苏岭啸,当筵尚说元王酒。
谢桃花、潭水殢行舟,汪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