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兴王地,均沾汤沐恩。
如何诸父老,斜日闭荒村。
自是兴王地,均沾汤沐恩。
如何诸父老,斜日闭荒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景象,诗人以"自是兴王地"起笔,暗示此地曾有王者气象或历史背景。"均沾汤沐恩"则表达了这个地方曾经受到过皇恩的惠及。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揭示了现实的落差,"如何诸父老"表达了对当地长辈们的关切,他们生活贫困,竟在夕阳下关闭着荒凉的村庄,显得凄凉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乡村的变迁和民生的困苦,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吴国伦作为明代文人,他的诗歌往往关注社会现实,这首《郢中杂歌四首》(其一)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寒食风埃满客巾,西湖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
倦游老眼,放闲身、管领黄花三日。
客子秋多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