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临水复依山,鹿柴蜗居镇日閒。
妇女溪头浣衣出,儿童牛背唱歌还。
年年黍陇常遗柄,夜夜柴扉不掩关。
更喜秋来羊酪美,篘成新酿共酡颜。
野村临水复依山,鹿柴蜗居镇日閒。
妇女溪头浣衣出,儿童牛背唱歌还。
年年黍陇常遗柄,夜夜柴扉不掩关。
更喜秋来羊酪美,篘成新酿共酡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野村临水复依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村落的地理位置,既靠近流水,又傍依山峦,自然环境优美。接着,“鹿柴蜗居镇日閒”一句,通过鹿与蜗居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村落生活的悠闲与宁静。
“妇女溪头浣衣出,儿童牛背上唱歌还”两句,生动描绘了乡村日常生活的场景。妇女在溪边洗衣,儿童则骑着牛回家,歌声悠扬,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和谐的氛围。这种对细节的细腻刻画,让人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馨与淳朴。
“年年黍陇常遗柄,夜夜柴扉不掩关”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稳定与和谐。黍田每年都有收成,夜晚的柴门也不用紧闭,体现了村民之间相互信任、社会秩序井然的状态。
最后,“更喜秋来羊酪美,篘成新酿共酡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象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赞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羊酪的美味和新酿的酒,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社会的和谐、安宁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