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石桥西,行行日未低。
地名时问讯,春兴入新题。
茅屋石桥西,行行日未低。
地名时问讯,春兴入新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原道中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茅屋石桥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茅屋与石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元素,给人以平和、安逸之感。接着,“行行日未低”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走状态,太阳尚未落下,暗示着时间的充裕与旅途的惬意。
“地名时问讯”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与关注,每经过一个地方,他都会询问其名称,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反映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最后一句“春兴入新题”,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界景物巧妙结合。春天的气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得他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诗歌题目涌现。这不仅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力量如何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行走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宁静、好奇与创作的喜悦,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
一生着几两屐、安用美哉车。
种得东篱五柳,饮得东皋五斗,此外又何须。
已梦我为蝶,谁识子非鱼。书咄咄,称好好,解如如。
不如说鬼、妄言妄听莫辞无。
人贵及时行乐,我也逢场作戏,软饱黑甜馀。
莫问九州事,且卧一床书。
春温绣幄。有暗香冉冉,霏雾轻扑。
莫道珍禽,明月来时,于中消收清福。
绿窗却展横斜影,任合指、癯仙铃索。
纵一枝、觅取幽芳,不似喜神浓馥。
休羡牙签万轴,凭肩且笑语,孤本双读。
午梦初回,额上花痕,依旧翻新妆束。
冰姿绰约苕川谱,映雪里、可人如玉。
问几生、修到同心,好贮阿娇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