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木诗八首·其五》
《有木诗八首·其五》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有木香苒苒,山头生一蕟。

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闼。

爱其有芳味,因以调曲糵。

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

岂徒悔封植,兼亦误采掇。

试问识药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

何时猛风来,为我连根拔。

(0)
翻译
有一种树木香气袅袅,在山头上生长得茂盛。
主人并不知道它的名字,移植到屋檐附近来栽培。
他喜欢它芬芳的气味,于是用来调味酿酒。
前后喝酒的人,十个中没有一个活着离开。
不仅仅是后悔种植它,也因为误食了它的果实。
询问识药的人,才知道这原来是毒草野葛。
时间久了已经蔓延开来,砍伐它需要极大的力气。
期待有一天猛烈的风来,能帮我连根拔除它。
注释
有木:指一种树木。
苒苒: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蕟:此处指一种植物,可能是毒草。
主人:指种植树木的人。
轩闼:屋檐或门窗,这里指房屋附近。
曲糵:古代酿酒用的曲糵,即酒曲。
采掇:采摘。
野葛:一种有毒的植物,学名钩吻,又名断肠草。
滋蔓:繁殖、蔓延。
刀斧:砍伐工具。
猛风:强风,大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野葛的诗,通过对野葛生长环境、特性和误食后果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事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

首句“有木香苒苒,山头生一蕟”描绘出野葛在山上生长的情景,其中“香苒苒”形容野葛的茂密和香气,“一蕟”则指野葛的一种形式。

接着“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闼”表明主人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就将其移植到家附近的地方。这里“轩闼”通常指代豪门或官府的高大建筑,但在此处可能暗示着主人对这株植物的喜爱和重视。

诗中的“爱其有芳味, 因以调曲糵”说明了主人喜欢野葛的香气,便用它来调制酒醴。然而紧接着“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揭示出一个悲剧性的结果——所有尝试过这酒的人都没有存活。

诗人的情感随即转向悔恨和反思:“岂徒悔封植,兼亦误采掇。”这里的“悔封植”是指对移种野葛到家附近而后产生的后悔,“误采掇”则强调了主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这种植物所带来的灾难。

诗人随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试问识药人,始知名野葛。”这句话表明只有当询问了解草药知识的人时,才得知这其实是一种有毒的野葛。这里“识药人”指的是懂得医药知识和草本植物特性的专家。

接下来的“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表达了野葛随时间的流逝已经长成了难以砍伐的样子。这里“滋蔓”形容植物根系的繁茂,“刀斧不可伐”则强调了野葛已成为难以处理的对象。

最后两句“何时猛风来,为我连根拔”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渴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借助猛烈的风力,将这株野葛连根拔起,以消除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一个从喜爱到悔恨,再到渴望自然力量介入以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赠术者

莫办田为活,犹贪禄代耕。

区区营一饱,仅仅了馀生。

幸脱蛇惊犬,休谈戊食庚。

他逢豪杰士,口莫惜公卿。

(0)

简艮斋·其一

广东漕臣重,本朝名士多。

梁题年月古,壁记姓名讹。

画象初何补,濂溪自不磨。

闻名犹起敬,况睹大冠峨。

(0)

暑夜露坐

出坐日初曛,归眠夜欲分。

竹浓犹漏月,风横不容云。

雾露气相薄,星辰天自文。

更深群动息,地籁可相闻。

(0)

寄孙学长孝思

短檠方册不增穷,穷到无锥文字工。

与我心同如印印,使人意快似风风。

江山信笔机之熟,天地忘怀气所充。

耆旧录中书隐德,其他无以易庞公。

(0)

送夏国宝

螺山螺水爱其英,属者分之太少生。

不啻海涵胸次大,犹贤泉涌笔端清。

百年事已馀长虑,千古功犹欠大成。

归觅知音振贫悴,重来参我勘希声。

(0)

吴必显欲远出谒故旧愬情悃赋二章赞其行·其二

贫宁少壮贫,贫老却难禁。

儿女婚姻逼,风霜疾病侵。

令渠常白眼,见子亦寒心。

况是旧相议,人人义断金。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