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梅》
《杨梅》全文
宋 / 余萼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摘来鹤顶珠犹湿,点出龙睛泪未乾。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

(0)
注释
摘:采摘。
犹:仍然。
湿:湿润。
点:轻轻触碰。
龙睛:龙的眼睛。
泪:露珠。
乾:干。
太真:杨贵妃的别称。
此味:这种美味。
荔支:荔枝。
到:送达。
长安:唐朝都城,这里指代皇宫。
翻译
刚刚摘下的荔枝顶部还沾着露珠,轻轻一点就像龙的眼睛里含着未干的泪水。
如果杨贵妃知道这荔枝的鲜美滋味,荔枝就不会被送到长安城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细腻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首句“摘来鹤顶珠犹湿”中的“鹤顶珠”,通常指的是杨梅,因其形似而得名。在这里,它不仅是果实的名字,更蕴含着诗人对这种小巧美丽之物的喜爱。而“犹湿”二字,则传递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颗刚摘下来的杨梅上的水珠还未干涸。

第二句“点出龙睛泪未乾”,则通过“龙睛”比喻最美丽的珍珠,以此形容杨梅中的果汁。这里的“泪”字,既是对果汁的生动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清甜滋味的珍视和留恋。而“未乾”则强调了这份美好尚未消逝,是那么地令人难以忘怀。

第三句“若使太真知此味”,引出了唐代著名道士李白,意指如果连那位在诗歌中常与仙境和奇幻世界交织的诗人,也能体验到这份美妙,那么他也会为之所动。这里,“太真”即是李白的字,它在此处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增添了诗句的意境深度。

最后一句“荔支应不到长安”,则是一种假设和想象。如果连杨梅这种小巧美味都能让人如此沉醉,那么那些更为繁华奢侈的美食(以荔枝代表),也就不必去追求了,因为它们相比之下,可能就失去了吸引力。这里的“长安”是唐代的首都,即今天的西安,是当时文化和物质财富汇聚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梅的细腻描写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简单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过度奢侈生活的淡然态度。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本真价值的认知。

作者介绍

余萼舒
朝代:宋

余萼舒,德兴(今属江西)人。芑舒弟,兄弟以理学齐名。授集庆学录。有《武陵遗稿》,已佚。事见《江西诗徵》卷二○。
猜你喜欢

卧仙岩

壶中别有天,谷口浑无事。

一枕八百秋,风雨轰雷鼻。

(0)

登小金山望斗南弟不至·其一

石径无尘古刹幽,僧开方丈傍丹邱。

昙花阶下和云落,山色波间抱日流。

出洞烟霞封宝殿,悬厓星斗护灵洲。

宦情羁思添离恨,骢马不来独倚楼。

(0)

薛万钟由生员改充从予入朝将归携轴乞诗爰书勉之二首·其二

出门便是有风波,忠信平生奈尔何。

操柁正时舟自正,漫从箕斗泛银河。

(0)

别林冬岭二首·其一

甘霖已见三春洽,仗剑何当伏暑行。

天上浮云随去住,独怜碑泪滴苍生。

(0)

寄新兴诸子二首·其一

缥缈罗浮紫翠巅,新州腾步忆诸贤。

分携莫论当时事,记取黄龙古洞天。

(0)

右与杨时哲·其一

政府几年仍陋室,官居今见有高楼。

和衷幸借同寅力,亦汝殷勤解董修。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