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监门奏,君王不忍看。
空劳正人助,岂为逐臣宽。
谏苑传图画,台郎愧法冠。
半山亭不远,杜宇报春残。
慷慨监门奏,君王不忍看。
空劳正人助,岂为逐臣宽。
谏苑传图画,台郎愧法冠。
半山亭不远,杜宇报春残。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郑司法的官员的深切同情与敬意。诗中通过“慷慨监门奏”这一句,展现了郑司法在面对君王时的勇敢与直言,表达了他不畏权势、敢于进谏的精神。然而,“君王不忍看”则暗示了君王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或不愿接受这些谏言,使得郑司法的努力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接纳。
“空劳正人助,岂为逐臣宽。”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郑司法所面临的困境。即使有正直之士的支持与帮助,但最终却未能改变君王的态度,甚至可能被视为被驱逐的臣子,得不到宽恕或公正对待。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政治环境中的不公与无奈。
“谏苑传图画,台郎愧法冠。”这两句将郑司法的形象与历史上的谏官相联系,强调了他的行为和精神值得后世铭记与学习。同时,“台郎愧法冠”则表达了其他官员对于郑司法坚守原则、勇于谏言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像他那样坚持正义的自责。
最后,“半山亭不远,杜宇报春残。”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半山亭象征着郑司法曾经努力过的地方,而杜宇(即杜鹃鸟)的啼鸣则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样的结尾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郑司法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与事迹将如同春天一样,永远在人们心中绽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司法个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与社会风气,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真理、勇于谏言者的崇高敬意和对公正与公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