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征鸿起荻洲。生怕悲秋。又值初秋。
等闲莫上最高楼。无限新愁。惹起闲愁。
日日江干立尽头。不见归舟。只见行舟。
玉人何处久句留。火自西流。水自东流。
个个征鸿起荻洲。生怕悲秋。又值初秋。
等闲莫上最高楼。无限新愁。惹起闲愁。
日日江干立尽头。不见归舟。只见行舟。
玉人何处久句留。火自西流。水自东流。
这首《一剪梅》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孤独与愁绪。诗人通过“个个征鸿起荻洲”这一景象,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迁徙与人的离别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下来的“生怕悲秋”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哀愁情绪,而“又值初秋”则强调了这种情绪的连续性。
“等闲莫上最高楼”一句,既是对读者的劝告,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暗示了登高望远时所引发的无尽愁思。“无限新愁”和“惹起闲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的复杂性和难以排遣的特点。
下半阙“日日江干立尽头”描绘了诗人每日在江边等待归舟的场景,这种执着与期待与最终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不见归舟,只见行舟”不仅体现了等待的徒劳,也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奈。
最后,“玉人何处久句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火自西流,水自东流”则是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暗含着对生命短暂与永恒循环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在面对离别、等待与时间流逝时的复杂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