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座自警四首·其四》
《书座自警四首·其四》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四言诗

甘以疢病,苦则反之。露以渍湍,风则熯之。

汝维树圃,日见其食。汝维树德,不见其食。

悠悠我思,伏枕殷恻。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露水与风、树木与树德,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自我警醒之意。诗人以自然现象为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面向。

首先,“甘以疢病,苦则反之。露以渍湍,风则熯之。”这几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疢病”(疾病)与“苦”(痛苦)相对比,将“露”与“风”分别作用于“湍”(湍急的水流)和“熯”(使干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疢病”与“苦”代表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露”与“风”的作用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对这些困难的影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暗示了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应对方式及其结果。

接着,“汝维树圃,日见其食。汝维树德,不见其食。”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树圃”,强调了日常生活的可见成果,如食物的获取;同时,将“树德”(培养品德)比喻为“不见其食”,意味着品德的培养往往不像物质收获那样直接可见,需要长期积累和内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中的即时满足与道德修养的长期投资,提醒读者关注内在精神的成长。

最后,“悠悠我思,伏枕殷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触动。在经历了上述的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后,诗人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殷恻”(深切的同情或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深入探索,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与自我警醒的重要性。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凤仙花

秋来花发笑嫣然,翠羽相嵌五色鲜。

不是瑶池青鸟降,庭前那许列群仙。

(0)

桃花水泛舟二首·其二

梦里生涯一海凫,回头身世在蓉湖。

苍暝眼界何为者,潦草人情已矣乎。

古调听来流水韵,新诗画出辋川图。

文章理学真儿戏,千古声名尽滥竽。

(0)

水调歌头.为程晓山题照

尺幅谁图写,块礧寄其胸。

超然与物,无忤绰有阮嵇风。

讵识渭滨严濑,多少文经武纬,只在卷舒中。

暂尔谢尘网,分付白云封。一溪水,千丈壁,万株松。

烟波浩渺,收拾钓艇与诗筒。

莫问蚁王鹿逐,但看鸟婚花嫁,变态亦何穷。

放眼乾坤大,海阔复天空。

(0)

沁园春.长安谢使君席上醉后作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莫笑狂生。

看长杨献赋,人传才子;沉香侍宴,词谱新声。

台殿丝纶,封疆保障,振旅还朝奏荡平。

功成日,羡燕然勒石,麟阁题名。拂衣早遂归耕。

遇花月常教醉不醒。更选妓徵歌,金钗环绕;

谈天炙谷,珠履纵横。

五世簪缨,百年耆耇,枣进安期證上清。

心方足,但前因未种,一事无成。

(0)

宿龙江

孤客龙江上,乡心一夜生。

疏星渔舍火,寒雨戍楼更。

野旷秋衾冷,窗虚水气明。

不眠时起舞,无意听鸡鸣。

(0)

麦秀

江南见麦秀,已迟春之杪。

青齐见麦秀,正及初夏早。

冀北风候夙所知,麦秀孟夏婪尾时。

更闻闽粤当此际,早充饼饵供晨炊。

自南自北皆吾民,乘时因地力作勤。

歉多丰少良苦辛,歉为忧愁丰为欣。

欣不藉人慰,愁亦无人分。

控辔见此含含者,不令蹂躏驰车马。

老翁鞠?道旁跽,停鞭一问资生计。

翁言昨岁被偏灾,幸望麦收无麦税。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