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变·其十》
《闻变·其十》全文
明 / 陈邦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荟蔚遥怜季女饥,榛苓长忆美人迟。

空教夏屋依荷柱,犹有循良治茧丝。

经界似占无妄课,鱼盐宁问土风辞。

天家板荡今如此,谁向清宵有所思。

(0)
鉴赏

这首诗《闻变(其十)》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联“荟蔚遥怜季女饥,榛苓长忆美人迟”以“季女饥”和“美人迟”为喻,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怀念。季女饥,暗示贫苦女子的饥饿;榛苓,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美人迟则暗指美好事物的消逝。这两句诗以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变迁。

颔联“空教夏屋依荷柱,犹有循良治茧丝”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象。夏屋依荷柱,可能象征着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循良治茧丝,则暗示了官员治理的公正与细致,但这种正面形象并未能普遍惠及民众,而是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

颈联“经界似占无妄课,鱼盐宁问土风辞”继续探讨社会问题。经界似占,可能指土地制度的不合理分配;无妄课,意为没有正当理由的赋税;鱼盐宁问土风辞,则表达了对地方特色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与保护。这句诗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不应忽视公平正义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性。

尾联“天家板荡今如此,谁向清宵有所思”以“天家板荡”形容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清宵有所思,意味着在静夜中深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稳定繁荣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邦彦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春望

杨柳风多作意吹,古藤野葛绿垂垂。

一竿春水溪童钓,半突寒烟病妇炊。

竹抱虚心留劲节,花含幽思敛啼眉。

衫轻骨瘦凭危石,自写牢愁勒断碑。

(0)

长至日书怀

又见葭灰飞玉琯,深宵拥被对孤镫。

青春渐逐尊前改,白发多从镜里增。

苦盼音书怜女远,欣看家学有儿承。

平生愧乏《螽斯》化,挥尽黄金尚未能。

(0)

春日登㟦山

兹晨心志怡,言瞩芳华景。

绣甸扇微风,春岩凌倒影。

欣欣灌木荣,澹澹晴川静。

水暖白蘋香,露浥红蕖靓。

鹭鸶甚閒暇,迥立沙堤永。

幽人自往来,赏遍尘凡境。

暮色下林端,云霞满遥岭。

(0)

感怀

英雄何必皆逢时,陡然遇合犹嫌迟。

凡鸟纷纷占芳树,凤凰安得梧桐枝。

自撇茅庐近红日,曩时花草休回忆。

君不见,春雷一声天地惊,幺䯢瑟缩莫敢出。

(0)

得又村仲弟上海殉难讣音诗以哭之·其三

痛亟还思未别前,小仓山下好林泉。

坐来花月供吟醉,行处楼台听管弦。

离绪忽萦千万缕,乡心已折十三年。

故园惨被黄巾陷,何日招魂葬墓田。

(0)

七夕

银河明明影欲泻,微凉飒飒初秋夜。

共道天孙会佳期,金盆玉斝陈花下。

东家少妇乞智慧,西家儿郎乞富贵。

隔院微闻喧笑声,此时侬亦临阶砌。

阶前再拜谆谆祷,不乞荣华不乞巧。

神仙若问意何求,但愿朱颜长久好。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