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事古相传,九华异彩,多费了半日闲情,任鸡催昼漏,马逐流星,天气斯真称不夜;
佳辰今再遇,数里香尘,总趁着一场清兴,睹鬓影撩云,笛声裂缺,风光那肯让春宵?
胜事古相传,九华异彩,多费了半日闲情,任鸡催昼漏,马逐流星,天气斯真称不夜;
佳辰今再遇,数里香尘,总趁着一场清兴,睹鬓影撩云,笛声裂缺,风光那肯让春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正月十六日清晨,人们在九华山游玩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
“胜事古相传”,开篇即点明此地自古以来便有美名,引人向往。“九华异彩”描绘出九华山独特的景色,色彩斑斓,令人赞叹不已。“多费了半日闲情”,表达了游人对美景的流连忘返,不惜花费时间欣赏。“任鸡催昼漏,马逐流星”,运用拟人手法,鸡鸣催促白昼流逝,马蹄追逐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游人的兴致勃勃。“天气斯真称不夜”,即使天色已晚,但因景色迷人,仿佛置身于不夜天。
“佳辰今再遇”,点明这是难得的良机,再次相遇美好的时光。“数里香尘”,描绘了游人行进中留下的香气与尘土,渲染了热闹的氛围。“总趁着一场清兴”,游人尽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与愉悦的心情。“睹鬓影撩云,笛声裂缺”,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游人的欢愉与自然的壮丽景象。“风光那肯让春宵?”则表达了即使是春夜,也难以抵挡这美景的魅力,强调了这次游玩的难忘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正月十六日九华山游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熨遍弹棋局。掩重门、宫香慢炷,贡茶先熟。
几日蔷薇开作雪,风定落红簌簌。
更粉蝶、杨花相逐。
团扇裌衣都换了,渐西墙、猫笋看成竹。
闲徙倚,画栏曲。一生消受聪明福。
话家常、三条衲袄,两餐斋粥。
偶仿张颠春草意,漫写羊裙几幅。
早将近、薰风梅溽。
教换小红蛮格子,剪纹纱、一段潇湘绿。
庄与老,任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