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轩名搆虚,疑取乾闼譬。
是语落第二,聊语第一谛。
须弥四天下,都大空中寄。
齐州九点烟,曰山河大地。
虚即实有邻,实离虚无际。
谁能不盖物,与究甚深义。
迥轩名搆虚,疑取乾闼譬。
是语落第二,聊语第一谛。
须弥四天下,都大空中寄。
齐州九点烟,曰山河大地。
虚即实有邻,实离虚无际。
谁能不盖物,与究甚深义。
这首诗以“搆虚轩”为题,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虚与实、空与有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句“迥轩名搆虚,疑取乾闼譬”,开篇便提出了一个思考的起点——“虚”的概念,并以“乾闼”(宫殿)为喻,暗示“虚”并非完全的空无,而是蕴含着某种内在的实在性。
接下来,“是语落第二,聊语第一谛”,通过对比和对话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了对“虚”的理解,强调了对“虚”的深入探讨和领悟的重要性。
“须弥四天下,都大空中寄”,将“虚”与宇宙万物相联系,以须弥山和四天下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虚”在宏观宇宙中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虚”与“实”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齐州九点烟,曰山河大地”,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烟云缭绕的山川大地,进一步深化了对“虚”的理解,指出“虚”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
“虚即实有邻,实离虚无际”,这两句诗揭示了“虚”与“实”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最后,“谁能不盖物,与究甚深义”,表达了对深入探究宇宙本质和生命意义的渴望,以及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整首诗通过对“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自我等多重层面的哲学探索,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