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争游宴,豪家直一金。
不嫌几席少,偏爱酒杯深。
风俗誇卢橘,人情厌海参。
浑忘绝塞苦,醉里即狂吟。
迟日争游宴,豪家直一金。
不嫌几席少,偏爱酒杯深。
风俗誇卢橘,人情厌海参。
浑忘绝塞苦,醉里即狂吟。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都市中人们追求享乐的生活场景。首句“迟日争游宴”点明了时间背景,春日迟迟,人们争相出游宴饮,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豪家直一金”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富贵人家宴请的奢华,仅需一枚金币就能享受如此盛宴,凸显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不嫌几席少,偏爱酒杯深”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宴会上宾客们贪杯的场面,他们不在乎座位的多少,只钟情于那满溢的酒杯,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
“风俗誇卢橘,人情厌海参”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饮食风尚。卢橘(即金橘)被视为珍稀佳果,受到人们的夸赞;而海参,作为海产中的上品,却因过于昂贵而被人们所厌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与等级观念的影响。
最后,“浑忘绝塞苦,醉里即狂吟”两句,将视角转向边远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慨。在醉酒的狂吟中,似乎暂时忘记了遥远边塞的辛劳与困苦,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寄情于酒的洒脱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以及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对现实困境的暂时逃避,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社会风貌。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四序周缇籥,三正纪璿耀。
绿野变初黄,旸山开晓眺。
中天擢露掌,匝地分星徼。
汉寝眷遗灵,秦江想馀吊。
蚁泛青田酌,莺歌紫芝调。
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
远迹谢群动,高情符众妙。
兰游澹未归,倾光下岩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