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哦傲兀,仰晤岩月。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吟哦傲兀,仰晤岩月。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山行见月四言》。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独自登山赏月的情景。
"吟哦傲兀,仰晤岩月。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这里,苏轼用“吟哦”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悠然情怀,而“仰晤岩月”则描绘了他抬头望向那如洗的山中明月。这两句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沉醉。接着,“遇巘迎崖,银刓玉啮”,诗人形容自己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每当遇见陡峭的岩石,就好像是用心去感受那清冷而坚硬的质地,仿佛能听到岩石间传来的细微声音。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
“源鱼噞喁”可能指的是水流声响,像是小溪中的鱼儿在夜色中轻启的口舌之音,而“岸雁臲卼”则形容了停息在河岸边的野鸭(雁)安静而自得的模样。这里,苏轼通过对自然声音和生灵状态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最后两句,“卧玩我语”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不需要多言,只需静卧于野外,让心灵与自然对话。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达到精神上的极致宁静的状态。而“聱牙岌嶪”则是形容山石间错落有致的景象,或者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的“聱牙”可能指的是山石之间错综复杂的空隙,“岌嶪”则暗示了自然界中无尽变化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行赏月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苏轼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千秋形胜想像间。
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
江南江北不异地,天龙游戏同归禅。
狮峰鹫岭讵狮鹫,何如九二见在田。
南阳卧客吾心企,敢誇乘六以御天。
明禋应时修,征辔凌晨发。
豹尾去沛里,龙镳指京阙。
滕六欲效灵,元冥正司节。
初飘沥沥霰,旋零绥绥雪。
途景已堪适,凭舆趣尤别。
琼瑶入眺吟,川原供揽结。
不殊书室中,推窗玩清绝。
行行过永安,镜影含光洁。
平林久秃兀,乍喜千葩缬。
旷观既詄荡,逸兴复郁勃。
洒然银色界,仿佛卢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