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朝鲤鱼风,吹入鲤鱼套。
游鳞徒拨刺,蛙蠙亦腾踔。
靡靡白苇中,一往失所造。
豺狼喧当途,乾坤入群盗。
嗟此涸辙人,忧心寄结旄。
远附横江楫,西观庐阜瀑。
江路绝烟火,旅服忘寒燠。
谁叹食无鱼,恒愁蛙产灶。
垂纶问双鲤,定有尺书报。
连朝鲤鱼风,吹入鲤鱼套。
游鳞徒拨刺,蛙蠙亦腾踔。
靡靡白苇中,一往失所造。
豺狼喧当途,乾坤入群盗。
嗟此涸辙人,忧心寄结旄。
远附横江楫,西观庐阜瀑。
江路绝烟火,旅服忘寒燠。
谁叹食无鱼,恒愁蛙产灶。
垂纶问双鲤,定有尺书报。
这首诗《鲤鱼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连日刮起的鲤鱼风,将风势引入鲤鱼套的景象,通过“游鳞”与“蛙蠙”的动态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以“靡靡白苇中,一往失所造”描绘出芦苇丛中的迷离景象,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迷失。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借“豺狼喧当途,乾坤入群盗”之句,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忧虑与愤慨。紧接着,“嗟此涸辙人,忧心寄结旄”一句,以涸辙之鲋比喻身处困境的人们,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最后,诗人通过“远附横江楫,西观庐阜瀑”、“江路绝烟火,旅服忘寒燠”等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在“谁叹食无鱼,恒愁蛙产灶”中,诗人以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而“垂纶问双鲤,定有尺书报”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希望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有所作为,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洗车初断浪浪雨,西园顿惊凉早。
网户传镫,瑶奁咒月,下界云軿空杳。灵梭自巧。
柰织锦年华,易催人老。
寂寞琴心,夜深除向阿蛮道。
无聊凭遣酒盏,郁轮袍试按,应被花恼。
鹊镜修眉,虫丝罥带,几处红楼人悄。闲愁似草。
叹络纬秋窗,翠衾谁抱。起看明河,玉绳天际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