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云海自重重,罨黛岚光过雨浓。
窗纳四邻青未了,槛萦一缕白仍封。
长松潇洒鹤呼侣,翠岫崎嵚鹿养茸。
兴到不须携谢屐,千奇万状几前供。
石林云海自重重,罨黛岚光过雨浓。
窗纳四邻青未了,槛萦一缕白仍封。
长松潇洒鹤呼侣,翠岫崎嵚鹿养茸。
兴到不须携谢屐,千奇万状几前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生动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宁静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林云海的壮丽与幽深,雨后的山岚在阳光下呈现出浓厚而深邃的色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淡淡的烟雾所笼罩。
“石林云海自重重,罨黛岚光过雨浓。” 开篇即以“石林”与“云海”为背景,通过“重重”与“浓”字,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罨黛岚光”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林中特有的光影效果,将自然界的色彩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窗纳四邻青未了,槛萦一缕白仍封。” 这两句转而描写室内观景的感受。透过窗户,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仿佛无尽的绿色画卷;而栏杆旁,则是缠绕着的一缕轻盈的白雾,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长松潇洒鹤呼侣,翠岫崎嵚鹿养茸。” 最后两联,诗人将视线转向室外,描绘了松林中鹤群呼朋引伴的场景,以及山峦间鹿群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林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通过“不须携谢屐”、“几前供”等词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享受,以及对生活闲适情趣的追求。
扬州二十四桥月,莫作灞桥同调看。
诗果位登银色界,酒风流倚玉阑干。
六花比似琼花巧,一岁翻成两岁寒。
明日屠苏催短鬓,过从更觉欠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