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之名天下闻,洞霄之职宰辅分。
闻名姓往未识面,寄禄于此徒纷纷。
身到仙关不如我,九虎迎门开□锁。
六洞高人接笑谈,三泉隐客通香火。
风来万壑嘶松杉,水绕百折鸣嵌岩。
门前俗客自敛迹,不待立柱名隔凡。
群仙挽衣留我住,因一相逢忽相语。
双径秋风已扫尘,奚为后我同归去。
洞霄之名天下闻,洞霄之职宰辅分。
闻名姓往未识面,寄禄于此徒纷纷。
身到仙关不如我,九虎迎门开□锁。
六洞高人接笑谈,三泉隐客通香火。
风来万壑嘶松杉,水绕百折鸣嵌岩。
门前俗客自敛迹,不待立柱名隔凡。
群仙挽衣留我住,因一相逢忽相语。
双径秋风已扫尘,奚为后我同归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秘仲威游历洞霄宫的所见所感。首句“洞霄之名天下闻”点出洞霄宫的名声远播,接下来通过“闻名姓往未识面”表达了诗人初次造访的期待与神秘感。诗人感叹自己虽身在仙地,但并未感到超脱尘世,反而感受到官场般的繁琐,“身到仙关不如我”暗示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九虎迎门开□锁”形象地描绘了宫殿的雄伟和守卫森严,而“六洞高人接笑谈,三泉隐客通香火”则展现了洞霄宫内仙风道骨的氛围,以及与高人隐士的交流。诗人被自然景色吸引,风声水响增添了宁静与幽深,“门前俗客自敛迹”,表明此处远离尘嚣。
最后,诗人被群仙挽留,似乎在考虑是否要在此长住,甚至邀请他一同归隐。“双径秋风已扫尘,奚为后我同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整首诗以游历洞霄宫的体验,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与仙境的对比与抉择。
前年送君城东亭,今年送君城南道。
年年长作送行人,每见君归被君恼。
君生何好只好诗,稛载东归揔诗草。
玉延半舫最留连,共月庵前亦倾倒。
醉中劝我不如归,只说金陵山水好。
人生出处谁得知,世路东西难自保。
难自保,云冥冥,日杲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