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吾欲问阳侯,南纪滔滔竟横流。
徒诿陆沉归气数,独劳宵旰切民忧。
谁为砥柱回牛首,依旧长城巩石头。
不有夷吾江左出,兵戈遍地几时休。
凭栏吾欲问阳侯,南纪滔滔竟横流。
徒诿陆沉归气数,独劳宵旰切民忧。
谁为砥柱回牛首,依旧长城巩石头。
不有夷吾江左出,兵戈遍地几时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南天极目》其二,通过“凭栏吾欲问阳侯”开篇,以问句形式引出对南纪滔滔江水横流现象的感慨。诗人接着反思了陆沉的原因,认为是气数所致,而非人力所能改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徒诿陆沉归气数,独劳宵旰切民忧。”这两句中,“徒诿”表示徒然归咎,“宵旰”指夜晚和白天,这里形容为国事操劳至深夜和清晨,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谁为砥柱回牛首,依旧长城巩石头。”“砥柱”比喻在困难中起支撑作用的人或事物,“牛首”可能是指某种需要克服的障碍,“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力量。“巩石头”可能是比喻巩固国家的基础。这两句表达了对能扭转困境、守护国家的人物的期待与赞美。
最后,“不有夷吾江左出,兵戈遍地几时休。”“夷吾”是古代贤相管仲的别称,“江左”泛指江南地区。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没有像管仲这样的贤才在江南地区出现,战争何时才能停止。全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以及理想人物的深切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