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
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
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
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
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
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
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
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
这首诗《黄雀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以黄雀为象征,抒发了对世态炎凉、友情难寻的感慨。
首句“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描绘了一幅黄雀在屋檐下啄食的画面,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接着,“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诗人以黄雀为对象,劝其不要追逐,而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其他景象,如北山之弩箭已拉开,南山之烈日如火云般炽热,暗示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离散、难以找到知音的深深忧虑。“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在寻找理解与支持的过程中,遭遇的误解与伤害,如同拔剑除去了网罗,却因此成为他人的牺牲品。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的无奈与失望,比喻自己未能遇到像凤凰那样的明君或鸿鹄般的贤士,只能孤独地等待。
最后,“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则是对人生旅途的总结,山高路远,与内心的愿望背道而驰,不如在黄昏时分,选择一个空旷的仓库作为栖息之所,暗示诗人对现实的妥协与自我安慰。
整首诗以黄雀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复杂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