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回合似天台,二月桃花已遍开。
映水却疑乘浪煖,缘崖故是倚云栽。
乱红飞雨沾衣袂,碎锦分霞入酒杯。
漫道武陵仙路远,探奇有客问津来。
万山回合似天台,二月桃花已遍开。
映水却疑乘浪煖,缘崖故是倚云栽。
乱红飞雨沾衣袂,碎锦分霞入酒杯。
漫道武陵仙路远,探奇有客问津来。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桃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首句“万山回合似天台”运用比喻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天台山,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二月桃花已遍开”点明时节,桃花盛开,满山遍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映水却疑乘浪煖,缘崖故是倚云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桃花倒映在水中,仿佛在暖流中漂浮;它们依附在悬崖上,似乎是在云层中孕育而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想象的结合,赋予桃花以动态美和神秘感。
“乱红飞雨沾衣袂,碎锦分霞入酒杯”则从听觉和味觉的角度,描绘了桃花雨落时的场景和饮酒赏花的情趣。花瓣随雨水飘落,沾湿了行人的衣裳;而桃花的色彩如同破碎的锦缎,融入了晚霞之中,使得酒杯中的酒也染上了桃花的香气和颜色。
最后,“漫道武陵仙路远,探奇有客问津来”表达了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借用“武陵仙路”的典故,暗示桃花林中隐藏着美好的秘密,吸引着勇敢的旅人前来探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探索精神的颂扬。
黄莺哺儿惊不起,蜂子饮花渴琼蕊。
日长燕语踏帘钩,柳絮榆钱扑流水。
紫雾五云斜挂壁,梦破长庚海天碧。
不乏当年感遇诗,定知光焰三千尺。
细香绕熏白玉炉,长生酒满黄金壶。
炉烟直起射河汉,壶酒滴滴如明珠。
祝公富贵荐公寿,夜煮振灵晨进酒。
上皇方倚老成人,自问天翁借商叟。
别岛花深燕未阑,瀛洲春老尚馀寒。
似闻延揖真仙侣,乞取人间不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