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
心气已劳形亦弊,自怜于世欲何营。
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
心气已劳形亦弊,自怜于世欲何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的艰难与疲惫。"身随饥马日中行"表明他跟随着饥饿的马匹,一直走到正午,显示出旅途的劳累和迫切。"眼入风沙困欲盲"则形象地描绘了风沙扑面,视线模糊,几乎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
接下来的"心气已劳形亦弊"更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身体的疲惫。"自怜于世欲何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在世上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景物交融,情事相通"的特点。
相见何迟,且漫说、红亭又别。
纵此夕、雨凄花谢,犹然三月。
浪叠千江还自涌,珠倾八斗尤难竭。
最伤情、一曲满江红,三春雪。髯正美,何须镊。
腰未老,何曾折。便身撄战罍,此心休灭。
炙手繁华容易冷,生徒问字非藏拙。
擘鸾笺、泼墨写宫词,真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