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春江曲,千缕万缕摇新绿。
柔条不解系兰桡,相逐游丝向天北。
儿郎去未归,数遍江头树。
忧心如摇旌,县县逐飞絮。
絮飞叶成阴,犹能庇本根。
嗟彼远行子,胡为不思亲。
枝上灵禽噪晴昼,鹤发倚门屡搔首。
綵衣南归拜堂下,持觞起舞歌杨柳。
母乐泄泄子乐融融,不比杨柳枝零落同秋蓬。
母子欢乐情无终,呜呼母子欢乐情无终。
杨柳枝,春江曲,千缕万缕摇新绿。
柔条不解系兰桡,相逐游丝向天北。
儿郎去未归,数遍江头树。
忧心如摇旌,县县逐飞絮。
絮飞叶成阴,犹能庇本根。
嗟彼远行子,胡为不思亲。
枝上灵禽噪晴昼,鹤发倚门屡搔首。
綵衣南归拜堂下,持觞起舞歌杨柳。
母乐泄泄子乐融融,不比杨柳枝零落同秋蓬。
母子欢乐情无终,呜呼母子欢乐情无终。
这首明代袁华的《杨柳枝》描绘了一幅春天江边的景象,以杨柳为载体,寄寓了离别与亲情的主题。首句“杨柳枝,春江曲,千缕万缕摇新绿”写出了杨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新绿姿态,充满了生机。接下来,“柔条不解系兰桡,相逐游丝向天北”借柳条无法挽留行舟,暗示离别之苦,而“儿郎去未归,数遍江头树”则表达了母亲对远行儿子的思念。
“忧心如摇旌,县县逐飞絮”运用比喻,将母亲的心比作随风飘荡的柳絮,表达了她深深的忧虑和期待。随后,“絮飞叶成阴,犹能庇本根”又以柳絮飞散后仍能回归大地,象征着母爱的永恒和对儿子的牵挂。诗人进一步感慨,“嗟彼远行子,胡为不思亲”,批评远行的儿子为何不思念家乡和亲人。
“枝上灵禽噪晴昼,鹤发倚门屡搔首”通过描绘母亲的形象,刻画出她翘首期盼的焦急心情。最后,“綵衣南归拜堂下,持觞起舞歌杨柳”预示着儿子归来,母子团聚的欢乐场景,与开头的离别形成对比,表达出母子深情的无尽循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杨柳这一意象,展现了母爱的深沉和家庭的温馨,以及离别与重逢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