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边城倒马关,白羊口外戍兵还。
恩深一剑封侯晚,已觉风沙老客颜。
百里边城倒马关,白羊口外戍兵还。
恩深一剑封侯晚,已觉风沙老客颜。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与戍边将士的苍凉心境。首句“百里边城倒马关”,以“倒马关”点出地点,暗示此地为军事要塞,百里之内皆是边防重镇,展现出边疆的辽阔与险峻。次句“白羊口外戍兵还”,描绘了边防士兵归来的场景,白羊口作为边关门户,士兵们历经风霜归来,透露出一种既疲惫又自豪的情感。
接着,“恩深一剑封侯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戍边将士忠诚与奉献的深深敬意。在古代,封侯是极高的荣誉,意味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卓越贡献。然而,对于这些长期驻守边疆、保卫国土的士兵而言,封侯的机会却往往来得迟缓,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反思。
最后,“已觉风沙老客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关将士因长期与风沙为伴而面容苍老的景象。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更深刻地揭示了戍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对士兵身心的极大损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关景色和戍边将士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边防战士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妙龄公子嗜遨嬉,永日湖山未肯归。
酒帜晓人应惯识,花枝拂帽不须挥。
轻纨细绮来何处,青盖朱轮去似飞。
向晚薄雷催急雨,清寒无奈袭裳衣。
湖山摇落岁方悲,又见梅花破玉蕤。
一树轻明侵晓岸,数枝清瘦耿疏篱。
良辰易失空回首,习气难忘尚有诗。
所向皆公旧题墨,肯辜鱼鸟却来期。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