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思,所思不易得。
刚柔每相反,克灼材与德。
眷言具三有,资之亮百职。
百职待简畀,讵能诿不识。
君子有所思,所思不易得。
刚柔每相反,克灼材与德。
眷言具三有,资之亮百职。
百职待简畀,讵能诿不识。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君子有所思行》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四篇。诗中以君子的思考为主线,探讨了刚与柔、材与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角色中如何平衡与选择。
首句“君子有所思,所思不易得”,开篇点明君子深思熟虑,思考之事往往难以轻易获得答案或实现。接着,“刚柔每相反”指出在处理事物时,刚强与柔和两种态度常常对立,需要巧妙调和。随后,“克灼材与德”强调了才能与品德的重要性,认为二者缺一不可,且需通过努力才能兼备。
“眷言具三有,资之亮百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的三种品质:智慧、勇气和仁慈,并以此为基础履行各种职责。“百职待简畀,讵能诿不识”则指出面对众多职责,君子不应推卸责任,而应勇于承担,即使面临困难也不应退缩。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弘历对君子人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强调了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君子应具备的智慧、勇气、仁慈等品质,以及在履行职责时的担当精神。
旦发卫水阳,极意恣所往。
名山谐夙慕,绝境发奇想。
含情眷明牧,赍具资胜赏。
方辞颍川守,遽识朝歌长。
登车云尚晦,振辔天渐朗。
目极桑枣林,耳属鸾凤响。
撇见蓬池烟,已映苏门上。
高台待啸歌,长林遂偃仰。
岩峦吐气清,石竹閟幽幌。
志意由自适,神理非外奖。
卜筑蹑前踪,怀贤契今访。
终期谢天刑,于焉税尘鞅。
我本忠义士,授策靖东夷。
军书昨夜下,启行有程期。
入与家人别,去去从此辞。
朝登蓟门道,夕济滦河湄。
我行孟冬月,北风鸣且悲。
溪谷多霜雪,道路常崄巇。
后嘶万马群,前建十丈旗。
悠悠越国都,遂至彼封圻。
仗剑清海氛,时雨迎王师。
反彼旧旄倪,睹我汉官仪。
齐公问包茅,秦伯赋无衣。
况我奉王命,定乱而持危。
古来竹帛烈,岂属纨裤儿。
烨烨三株树,托根在层城。
上巢朱凤侣,下荫玉池清。
醴泉灌其侧,彩云曜其英。
岂无桃李花,懿此同根生。
昔我游上国,子亦复北征。
何期知己遇,乃协孔怀情。
骅骝方驾疾,鹓鷟共枝鸣。
穷达会有时,所宝在荣名。
携手天路遥,期子扬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