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必孤桐,鹤集思高松。
飞翔择所止,羞与鹪鹩同。
踽踽贱贫士,混混常俗中。
节槩曾闵贤,言语班扬工。
被服常布褐,虚室生蒿蓬。
向非贤哲举,何以树勋庸。
凤栖必孤桐,鹤集思高松。
飞翔择所止,羞与鹪鹩同。
踽踽贱贫士,混混常俗中。
节槩曾闵贤,言语班扬工。
被服常布褐,虚室生蒿蓬。
向非贤哲举,何以树勋庸。
这首诗通过对比高贵的凤凰与松树,以及低贱的贫士与世俗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推崇。诗人梁寅以“凤栖孤桐”、“鹤集高松”的自然现象为喻,象征着贤者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环境和同伴,拒绝与庸碌之辈为伍。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踽踽贱贫士”,身处“混混常俗中”,但内心坚守着“曾闵贤”的节操和“班扬工”的言辞,即追求道德的高尚和文采的卓越。
诗中的“节槩曾闵贤,言语班扬工”强调了诗人对自己品格和文才的自信,认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被服常布褐,虚室生蒿蓬”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宁静,即使物质条件简陋,精神世界却充满生机。“向非贤哲举,何以树勋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能之人能够成就伟业的认同,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虽处平凡但仍怀有远大志向的自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巧妙比喻和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的独立精神。
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馀。
叶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
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
裁为圭与瑞,足可命参墟。
湓城带湓水,湓水萦如带。
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
管声已流悦,弦声复凄切。
歌黛惨如愁,舞腰凝欲绝。
仲秋黄叶下,长风正骚屑。
早雁出云归,故燕辞檐别。
昼悲在异县,夜梦还洛汭。
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楼。
的的帆向浦,团团月映洲。
谁能一羽化,轻举逐飞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