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
《秋夜》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卷帷望秋月,月皎心亦清。

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

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

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

(0)
鉴赏

这首《秋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

首句“卷帷望秋月,月皎心亦清”,开篇即以“秋月”为引子,月光皎洁明亮,不仅照亮了外在的世界,也映照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清明与宁静。这里,“月皎”不仅是对月光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澄澈。

接着,“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声响——床下的虫鸣与庭院中的落叶,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萧瑟。寒虫的低吟与落叶的堆积,构成了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反衬出人的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这两句则将视角从自然转向内心,诗人似乎在反思现代社会的忙碌与复杂(“汉阴鲜机械”可能暗指远离尘嚣,追求简单生活),并表达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向往(“河上多道情”)。这里的“道情”既是对自然之道的感悟,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一次满足,就能让一切事情都得以解决,何必奔波劳碌,寻求无尽的物质与名利?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秋夜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内心平静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反思。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重过铁柱宫

十月林霜拂布袍,东归短发更萧骚。

重来铁柱寻遗迹,无处铜瓶买浊醪。

古壁画图蛟蜃没,空江风雨石幢高。

仙都道士无人识,孤鹤西飞振雪毛。

(0)

山行杂诗发湓浦出蒲亭西渡上豫章十首·其九

旷野随星尽,高天近岭寒。

罗坑今夜月,石涧几人看。

秋入蛩声苦,江悬树影残。

西风忆兄弟,对酒若为欢。

(0)

蒲亭杂咏四首·其一

蒲塘古残驿,今日更蓬蒿。

兵火凋生齿,溪田半不毛。

江流星子断,山镇博阳高。

莫惜他乡醉,公厨有浊醪。

(0)

宿罗坑

疲马过罗坑,坑谷势坳缺。

天罅望长江,一面亏如玦。

每折迸溪流,乱石争吞啮。

西南气清劲,山肤绣积铁。

崩厓尽马力,偃树窒龙穴。

山晴蝶粉明,苔古松皮裂。

曰暮飞鸟归,行人惨无悦。

望林投茅屋,破壁挂车辙。

阴虫为我啼,客恨不可说。

中夜望星河,明明照寥泬。

(0)

禾邸梦江上

横参耿耿夜何长,襆被芦花一寸霜。

况是秋风吹梦去,白衣千里渡浔阳。

(0)

汉飞除夕买姬奉调·其三

银缸羞作花,荧荧照锦簟。

为问双眉长,何如三妇艳。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世贞 刘克庄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