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泊湘口》
《泊湘口》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

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gkǒu
táng / dàishūlún

xiāngshānqiānlǐngshùguìshuǐjiǔqiū
zhòngyuánshēngjuéfēngqīngyuèduō

注释
湘山:指湘江流域的山。
千岭:众多的山岭。
桂水:泛指有桂花香气的河流,可能是湘江或漓江。
九秋:秋天的代称,古代以农历九月为秋季。
波:水波。
露重:露水厚重。
猿声:猿猴的叫声。
绝:消失。
风清:风力微弱,空气清新。
月色多:月光充足。
翻译
湘山上有千座岭,秋水泛着桂花香波涛。
露水浓重,猿猴的叫声消失,风儿轻轻,月光更加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湘江景色的图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湘山千岭树”一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示了湘江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峦与繁茂的树木,既有力量之美,也有一种静谧之境。"桂水九秋波"则是对时间流转和自然变迁的感慨,桂水在这里代表了长久不息的湘江水流,九秋更增添了一份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情怀。

“露重猿声绝”一句,通过猿啼声的绝响,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之感。诗人借此表达了深夜难眠,心绪牵挂的情景。"风清月色多"则是对秋夜环境的进一步描摹,清风中透露着一丝凉意,而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来的不是尘世的繁华,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空灵澄澈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夜湘江之滨独自徘徊时的心境与情怀,是一幅充满意境和情感的山水画。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八首·其一

梅柳相将发,桃花色渐殷。

园门终日闭,春意总相关。

(0)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迢迢京洛道。

良人行未归,道远音信稀。

长城万馀里,日暮风沙起。

遥望隔山川,沉忧曷能已。

男儿志四方,贱妾久空房。

功名及盛年,离合讵有常。

客从北道旋,椷书喜为传。

开椷细玩绎,慰我长相忆。

功成当早还,安得久离别。

(0)

陈仪翔哀词四章·其四

赤虬符下白鸡年,客旐吹霜万里船。

肯信吟魂迷醉骨,由来才鬼胜顽仙。

常景有诗酬伯茂,文遥无酒荐元延。

韶光半百休遗恨,请读南华第二篇。

(0)

至日珠江闻辽警

不书云物不登台,万里涛声隔岸来。

共说荔生曾结蚓,何因蚊响尚成雷。

一年消息葭灰动,亚岁芳菲柳色催。

为忆玉关吹月笛,不知曾放几枝梅。

(0)

池阳郡丞蔡洛沙往居金陵与余同席别二十年远矣余过池阳适病目谢客不能握手诗以讯之洛沙长沙人自南昌郡丞移此

蚤誉雄三楚,移官得九华。

宦情甘短袖,家世本长沙。

曾否音容改,相思岁月赊。

不须重握手,世路总天涯。

(0)

过亡友韩伯举拊缶亭故址抚今追昔得诗六章敢曰招魂亦以当泣·其三

主鬯依难弟,遗文起后人。

一生唯好客,到死不言贫。

门巷浑如昨,池台倏已新。

青山空满地,痛绝未埋身。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