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戴三朝冕有蝉,归荣今作地行仙。
且开京阙萧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觞岂足为公寿,愿赋长虹吸百川。
翊戴三朝冕有蝉,归荣今作地行仙。
且开京阙萧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觞岂足为公寿,愿赋长虹吸百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谒曾鲁公》。诗中充满了对古人德高望重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于自身境遇的感慨。
"翊戴三朝冕有蝉,归荣今作地行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鲁公(即唐代名相曾参)品格的敬仰,认为其德高望重,如同仙人一般。而自己则是从政界回到平民生活,希望能有所作为。
"且开京阙萧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抱持的期待之情。这里的“京阙”指的是朝廷,“萧何第”是比喻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而“未放江湖范蠡船”则是说还没有完全放弃在朝廷中的作为。
"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上名臣的提及(周公、吕尚和汉代的韦贤),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古代英杰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一觞岂足为公寿,愿赋长虹吸百川。"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祝愿,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如同长虹一般绵长,并且能像大河一样滋养万物。
整首诗通过对曾鲁公的赞颂,以及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和贡献社会的深切愿望。王安石以其改革志向和文学才华闻名,这首诗也体现出了他个人的政治理想与个人抱负。
一见秋山色,方怜画手稀。
波涛连壁动,云物下檐飞。
岭树冬犹发,江帆暮不归。
端然是渔叟,相向日依依。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