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
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蚁动吴奁时候。狸奴聘否。
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
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
深窗几回罢绣,挽笼钩陌上,亲费掺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心情渐逗。
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
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
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蚁动吴奁时候。狸奴聘否。
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
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
深窗几回罢绣,挽笼钩陌上,亲费掺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心情渐逗。
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
这首《台城路·蚕》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蚕农们忙碌养蚕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青萍叶大桐花落”,开篇即以桐花凋零、青萍叶大的景象,暗示季节的更迭,预示着养蚕时节的到来。“村村又鸣鸠妇”,鸣鸠的啼声在乡村间回荡,增添了田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轻柔的春雨如同微尘般飘洒,余寒犹存,却已显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息。“蚁动吴奁时候”,蚂蚁在泥土中忙碌,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养蚕季节做准备,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秩序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狸奴聘否”一句,引入家猫的形象,增添了一丝生活情趣,同时也暗示了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或挑战。“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客人因养蚕季节的特殊性而感到厌烦,主人则选择闭门谢客,度过漫长的白天,体现了养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芦帘守护着蚕室,蚕儿如同柳树般经历三次蜕皮,生动地描绘了蚕的成长过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夜晚屋内灯火通明,清晨墙外烟雾缭绕,这些都是蚕农们精心照料蚕儿的场景。特别提到“最怕银筐饥后”,银筐是养蚕的器具,担心蚕儿饥饿,体现了蚕农对蚕的细心呵护。“心情渐逗,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随着蚕的成长,心情也逐渐激动,曾经通过占卜来预测蚕的生长情况,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蚕茧成熟,同时邀请邻家女子一同参与养蚕的后续工作,体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养蚕这一传统农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还蕴含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清晨杖轻策,入谷二十里。
倾崖骤合沓,梯栈空中倚。
无翼如何度,艰难方此始。
万状石硙硙,纷垂繘纚纚。
攀繘踏危石,足顿不能起。
岩屋照颓阳,层岑倒松梓。
养力憩烟霭,乃知崎岖美。
东南得高壁,路隘不任趾。
乱峡无全天,坤轴忽崩圮。
猿狖怯方啼,吾生怅何恃。太息展远眺,前途尚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