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中原板荡秋,衔哀日夜在兴周。
全生不为功名计,后死空怀社稷谋。
皎皎丹心明日月,巍巍大节重山丘。
北来吊古看馀录,祇在当时已泪流。
忆昨中原板荡秋,衔哀日夜在兴周。
全生不为功名计,后死空怀社稷谋。
皎皎丹心明日月,巍巍大节重山丘。
北来吊古看馀录,祇在当时已泪流。
这首诗是明代金幼孜所作的《读文丞相传有感》。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忆昨中原板荡秋,衔哀日夜在兴周。”描绘了诗人回忆起过去中原动荡的秋天,心中充满了哀伤,日夜都在为复兴周朝而努力。这里运用了“板荡”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国家动荡不安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颔联“全生不为功名计,后死空怀社稷谋。”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他选择活着时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国家社稷的长远考虑而努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颈联“皎皎丹心明日月,巍巍大节重山丘。”是对诗人高尚品德的高度赞扬。他的赤诚之心如同明亮的星辰和月亮,照亮了黑暗;他的伟大节操如同巍峨的山丘,令人敬仰。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尾联“北来吊古看馀录,祇在当时已泪流。”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他来到北方,寻找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遗物和记载,即使在当时就已经泪流满面,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深深的敬意和怀念。这一联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追求。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
采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
晴香滋白露,翠色弄清漪。
雨歇凉飙起,烟明夕照移。
如何江上思,偏动越人悲。
玉颜如花越王女,自小娇痴不歌舞。
嫁作江南国主妃,日日思归泪如雨。
江南江北梅子黄,潮头夜涨秦淮江。
江边雨多地卑湿,旋筑高台匀晓妆。
千艘命载越中土,喜见越人仍越语。
人生脚踏乡土难,无复归心越中去。
高台何易倾,曲池亦复平。
越姬一去向千载,不见此台空有名。
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婵娟。
自从窃药归去,天上几千年。
试问广寒高处,为甚缺多圆少,此理孰为权。
弦望知天定,离合可人怜。典宫锦,歌水调,载楼船。
谪仙居士何在,月色尚依然。
遥想人生百岁,三万六千良夜,能得几时圆。
莫遣金盆落,达曙照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