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移镇插云霄,百道长虹起赤标。
探胜日登飞凤岭,按营时过伏波桥。
文心尚忆金坛月,将气行簪汉代貂。
独有老僧閒自寂,思君难把磬声招。
旌旗移镇插云霄,百道长虹起赤标。
探胜日登飞凤岭,按营时过伏波桥。
文心尚忆金坛月,将气行簪汉代貂。
独有老僧閒自寂,思君难把磬声招。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凤城的镇守生活,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沉的历史文化氛围。首联“旌旗移镇插云霄,百道长虹起赤标”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将军镇守之地的雄伟壮观,仿佛旗帜与云霄相接,百道红光如同长虹般升起,极具视觉冲击力。
颔联“探胜日登飞凤岭,按营时过伏波桥”则通过日常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将军的生活状态。他不仅在闲暇时攀登象征着吉祥的飞凤岭,还经常巡视军营,走过名为伏波桥的地方,体现了其对职责的尽职尽责和对军事事务的重视。
颈联“文心尚忆金坛月,将气行簪汉代貂”则从侧面揭示了将军的内心世界。他虽身居高位,但依然怀念着过去文人雅士的月夜之乐,同时又保持着将领的威严,佩戴着汉代的貂尾冠,展现出文武双全的风范。
尾联“独有老僧閒自寂,思君难把磬声招”以对比手法收束全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寂静中独自修行的情景,与将军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这既表现了将军与僧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暗示了将军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将军在边疆镇守的复杂情感和独特风采,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作品。
春去惊看芍药花,痴情浑入美人家。
华清薄醉风前亸,浣苧多颦月里斜。
艳质岂无疏雨妒,娇香合有上卿加。
缘谁破泣朝承露,意我多愁夜吐葩。
粉黛横陈期梦接,胭脂遥引隔阑奢。
翻阶翠落娟娟影,照槛光流片片霞。
书带易窥金作埒,蒹葭难倚玉为沙。
若教持赠魂应断,无那香肌隐绛纱。
燕子来时,回塘向暖,野水烟生。
刚胜弱絮,初泛落花轻。
漫漫垂杨曲沼,才添了、几点浮萍。
鱼苗长,生机浩荡,恰趁新晴。雾縠太轻盈。
波细细、参差碧浪纵横。遥天倒影,渺渺动柔清。
好是东风消息,吹不定、似皱还平。
天涯路,一篙新涨,万里春程。
迎眸处,一溪流水碧无尘。
把三间茅屋,临溪结构方新。
早起推窗看浴鸟,晚来倚槛卷丝纶。
偏空阔、洗尽凡心,乐我天真。
眼边无俗物,但有渔舟,来往青苹。
独坐开襟,悠悠短笛遥闻。
一带好山衔早月,千村远树送斜曛。
贾芸老、风流渺渺,付与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