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风犹急,桥边月已斜。
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
岐路春三月,园林海一涯。
萧然正无寐,夜橹莫咿哑。
亭上风犹急,桥边月已斜。
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
岐路春三月,园林海一涯。
萧然正无寐,夜橹莫咿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傍晚景象,天气转凉,风依旧急促。从亭上远眺,桥畔明月已稍有倾斜,给人以静谧之感。柳絮因寒未能完全展现,而河水浊乱,无法形成美丽的浪花。春天已经是第三个月份,但在岐路上仍旧感到春意盎然;园林中的景色则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
诗人用“萧然”二字形容夜晚的宁静与寂寥,仿佛连梦都无法入睡。而“夜橹莫咿哑”则表现了夜深人静,连虫鸣声也不再有,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超脱尘嚣、万籁俱寂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夜静谧中的感受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