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杨丈志仁归三山》
《送杨丈志仁归三山》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五言律诗

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

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

参月陪高论,西风操别袪。

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ángzhàngzhìrénguīsānshān
sòng / chén

jiànyángjīnsuìzài

qióngjīngtànshèngzhímàizhū

cānyuèpéigāolùnfēngcāobié

zhōngshānróngdāng

注释
不见:没有见到。
夫子:对有学问的尊称,这里指杨某人。
再:又一次。
逾:超过。
穷经:深入钻研经典。
古圣:古代的圣人。
执礼:遵守礼仪。
迈:超越。
参月:明亮的月亮。
高论:高深的讨论。
西风:秋风。
操别袪:践行离别之礼。
钟山:南京的钟山。
容膝地:足以容纳膝盖的小地方,形容地方狭小。
当:作为。
吾庐:我的居所。
翻译
再也见不到杨夫子,今年又过去了两年。
深入研究经典,探索古代圣贤的思想,遵循礼仪超越众学者。
在明亮的月光下参与高深的讨论,秋风中践行离别之礼。
钟山虽小,却足够容纳我的简陋居所,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为送别友人杨丈志仁回归三山而作,表达了对杨夫子的深深敬仰和对其归隐生活的祝福。首句“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开门见山,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久别重逢的感慨。接着,“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赞扬了杨夫子的学识渊博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他不仅深入研究经典,更是超越了一般儒者的行为举止。

“参月陪高论,西风操别袪”描绘了二人共论学问的场景,即使在秋风中分别,也显得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最后两句“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表达了诗人对杨丈志仁选择归隐生活的认同,认为即使是简朴的山居生活,也能媲美自己的理想居所,体现出对朋友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理学家的人格追求和对友情的独特理解。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中元日雨不出悼所丧马呈宪府诸公三首·其三

堕甑皆言莫系怀,行人不见邑人灾。

忽闻邻叟悲还笑,秖为狸奴去复来。

(0)

送张润夫之辽阳簿尉三首·其二

理窟词锋总上游,焉容碌碌便归休。

一官暂慰平生志,不负长安二载留。

(0)

海外贡花驴过·其三

天地精英及海隅,兽毛文彩号花驴。

同来使者如乌鬼,还责中原礼法疏。

(0)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十首·其一

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

终岁耕耘竟何有,桑枢茅屋短篷窗。

(0)

寿李野斋学士

紫禁衣冠旧绮园,玉堂仪彩更清温。

自然官职名何重,无事威严道愈尊。

万里春融谁可继,一宗元气谅斯存。

瓣香献寿梅花底,愿比岷山活水源。

(0)

呈提刑

宪府声名据上游,绣衣骏马出神州。

百城唾手分情伪,五听存心访戚休。

人物风流文胜锦,襟怀磊落气横秋。

从今海内归公论,蓬筚真材少滞留。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