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
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
参月陪高论,西风操别袪。
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
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
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
参月陪高论,西风操别袪。
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为送别友人杨丈志仁回归三山而作,表达了对杨夫子的深深敬仰和对其归隐生活的祝福。首句“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开门见山,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久别重逢的感慨。接着,“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赞扬了杨夫子的学识渊博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他不仅深入研究经典,更是超越了一般儒者的行为举止。
“参月陪高论,西风操别袪”描绘了二人共论学问的场景,即使在秋风中分别,也显得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最后两句“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表达了诗人对杨丈志仁选择归隐生活的认同,认为即使是简朴的山居生活,也能媲美自己的理想居所,体现出对朋友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理学家的人格追求和对友情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