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澹清明节,萧疏斑白翁。
不知春事减,但见绿阴重。
坐卧书窗里,阴晴啼鸟中。
年龄故尔似,贫病亦应同。
冷澹清明节,萧疏斑白翁。
不知春事减,但见绿阴重。
坐卧书窗里,阴晴啼鸟中。
年龄故尔似,贫病亦应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初六日呈明叔》。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诗人以“冷澹清明节”开篇,渲染出节日氛围的清冷与寂静。接着,“萧疏斑白翁”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形容其头发斑白,身影孤单,透露出岁月的沧桑。
诗人观察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在减弱,但“但见绿阴重”,满眼的绿意依然浓重,暗示着生机并未完全消退。他在书窗内外,无论是静坐还是闲卧,都能感受到季节更替和鸟儿的啼鸣,这些都成为他感知世界的方式。
最后两句“年龄故尔似,贫病亦应同”,诗人感慨岁月如梭,自己的年龄与贫病状况仿佛与这个清明节的气氛相契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自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