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其二》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0)
注释
载酒:带着酒。
子云:指汉代学者扬雄,这里借代文人墨客。
家酝:自家酿制的酒。
奇芬:奇特的香气。
杳杳:深远、迷茫。
齁齁:形容鼾声。
口业:指诗才或口才。
淮南语:淮南地区的方言。
縠纹:形容水波细纹,比喻酒香的扩散。
翻译
带着酒无人来访子云,近年来自家酿的酒有奇特香气。
在醉乡中梦境遥远,不知与谁共享,鼾声沉沉只有自己能听见。
口中的才情在诗歌中还略显微小,饮酒后眼睛看东西却模糊不清。
点亮灯火再试着吟唱淮南的方言,酒香四溢如同春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诗酒的热爱。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独自品尝家酿的美酒,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香气。这份享受是如此的个人化,以至于连子云这样的古代隐士也无法共鸣。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酒精带来的甜美梦境中,他的呼吸平缓而安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享受。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饮酒后想要吟诵诗歌,但因为醉意朦胧而言辞不够流畅;他的眼睛也因为酒精的影响而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两句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表现了诗人即便在醉酒之中仍旧想要挑灯夜读,用古代淮南王刘安的学问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感受着春天东风中的柔和与生机。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欣赏,以及他对个人主义享乐情操的表达。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祭坦仲履

仲履真吾徒,敏慧出流辈。

比玉无纤瑕,方珠绝微颣。

子心如秋月,皎皎长不昧。

子身如閒云,出处极自在。

相从逾十年,不见时俗态。

爱子静而文,喜子和而耐。

语子以玄微,一一能领会。

今子隔重泉,使我增感慨。

酌彼清涧泉,为子供一酹。

魂气诚有知,歆监俨如对。

(0)

远尘

忘名忘利人,傲岸孰能驯。

老去身犹健,閒中乐最真。

洁修松体貌,清劲竹精神。

日夕常相对,无缘更有尘。

(0)

画荷花二首·其一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

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0)

山隐居士赞

僧之形,人之英。

何所作兮畦衣常披,何所说兮玉麈常横。

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

其禀也灵,其施也平。六窗自虚,万象自呈。

斯何人欤,岂不入山林而隐,不濯沧浪而清者耶。

(0)

醉桃源·其一

花枝破蕾柳梢青。春寒拂面轻。一眉新月影三星。

铜荷烛烬零。低凤扇,袅霓旌。珊珊环佩声。

坐间谁识许飞琼。对郎仙骨清。

(0)

玉楼春·其二王守生日

横塘晕浅琉璃莹。绿叶阴浓庭院静。

樱桃熟后麦秋凉,芍药开时槐夏永。

蓬莱阁下红尘境。青羽扇低摇凤影。

庭前玉树一枝春,香雾和烟新月冷。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