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消受觉无多,何用劳劳逐世波。
日饭两升嫌过饱,晚斟三盏适微酡。
行随竹下宁须杖,听到枝头亦当歌。
独有顽儿不解事,随人犹赴孝廉科。
此身消受觉无多,何用劳劳逐世波。
日饭两升嫌过饱,晚斟三盏适微酡。
行随竹下宁须杖,听到枝头亦当歌。
独有顽儿不解事,随人犹赴孝廉科。
这首诗以淡泊宁静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夏日园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此身消受觉无多”,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接下来,“何用劳劳逐世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日饭两升嫌过饱,晚斟三盏适微酡”两句,通过日常饮食起居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简朴而满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在适度饮酒中寻得的微醺之乐。这种生活哲学,既是对物质欲望的节制,也是对精神愉悦的追求。
“行随竹下宁须杖,听到枝头亦当歌”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灵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最后,“独有顽儿不解事,随人犹赴孝廉科”一句,以反讽的手法,批评了那些不懂得享受生活乐趣,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生活意义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善美的深刻感悟。
昔闻市朝隐,今见丘山性。
循隙遵荒途,服御迫从政。
高怀缅前修,倞志崇逸行。
灵峰何年辟,山寺弥幽夐。
故老厌喧嚣,颇言寄觞咏。
风雪满天地,不踏孤山径。
寒葩岂终荣,根枯随岁竟。
三椽写新构,百树复前盛。
障岩修竹密,凿土方池净。
惬心在寓目,苍翠深相映。
栖止爱长夏,非必悦冬令。
沈冥契妙理,世缘绝将迎。
幽籁发清虚,知情信予圣。
懒寻天上巧,夜阑愁对,碧窗秋悄。
细数更筹,重忆旧时怀抱。
多少人间别恨,浑不解、金风来早。灵约杳。
一痕淡月,笼云凄照。
羡他碧汉无波,便万岁千秋,后期难了。
自轸琴心,漫托綵鸾同调。
一晌梦游处,恰又似、浮槎仙岛。人易老。
南楼几番清啸。
慷慨长兴伯,曾挥落日戈。
头颅捐草莽,风雨黯山河。
赖有文章在,烦君急网罗。
遣函天赐汝,彝鼎未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