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开门迎客,穿着山区居民的袍子,井边有猕猴嬉戏于一棵桃树之下,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乡村景象。儿童在草地上寻找落果,妻子则从墙角处通过香醪,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自给自足。
诗中提到的旧栽松子现在已经长成,新建的茅堂虽然不高,但都体现了时间的积累和生活的简单。最后两句“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表达了隐士对这种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这种生活中无法用物质财富衡量的独特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简单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