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问寒暑,光景讵能同。
时哉观化人,蚤已明心胸。
行逢伯阳子,飘飖赞犹龙。
安期亦说项,浮海渺霞踪。
未许道黄石,且自归赤松。
于世有信屈,人智鲜如虫。
四序问寒暑,光景讵能同。
时哉观化人,蚤已明心胸。
行逢伯阳子,飘飖赞犹龙。
安期亦说项,浮海渺霞踪。
未许道黄石,且自归赤松。
于世有信屈,人智鲜如虫。
这首诗《杂诗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自然与宇宙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句“四序问寒暑,光景讵能同”,以四季更替、寒暑交替的现象引出对时光流转、万物变化的感慨,提出“光景”难以保持同一的观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接着,“时哉观化人,蚤已明心胸”,表达了对能够洞察世间变化、理解生命真谛的人的赞美,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与智慧的重要性。
“行逢伯阳子,飘飖赞犹龙”,这里借用了古代哲学家老子(伯阳子)的形象,以及龙的飘逸形象,象征着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过程充满了神秘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向往。
“安期亦说项,浮海渺霞踪”,提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以及他乘船远航至遥远海域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未许道黄石,且自归赤松”,引用了古代道家人物黄石公与赤松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认同,以及在追求精神境界上的独立与自由。
最后,“于世有信屈,人智鲜如虫”,指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而真正的智慧却如同虫子般微小且不易察觉,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与内心纯净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故事的引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智慧、真理的不懈追求。
驻辇有馀暇,吴山近宜眺。
瑞石别一峰,下马喜先到。
初犹步仄磴,既乃入幽窍。
转折若无路,含蓄益致妙。
萝薜绿垂烟,梅柳芳迎曜。
岩半有天池,灵物不可钓。
密竹护阴森,怪石攒茜峭。
孤鶱讶欲坠,傲睨忽疑笑。
攀跻当造顶,全吴归朗照。
坐石写创得,大观更揽要。
边境地閒敞,畜牧多蕃滋。
掌理各有职,水草实咸宜。
疆舆裕驱策,享宴丰牲牺。
日给大官庖,岁供内厩骑。
不烦畎亩力,生息频在兹。
偶来历塞垣,按辔省所司。
千群牝牡壮,万队云锦奇。
暖就阳坡眠,骄向秋原驰。
非独充犒赉,兼得佐熊罴。
夏五破狡虏,挂弓天山陲。
甲士归伍閒,休养正此时。
庶物讵云细,国用恒相资。
嘶饮适其性,覆载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