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许伯脩韵》
《和许伯脩韵》全文
宋 / 马廷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题为《和许伯脩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沉情感与独特的意境造诣。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凄清之中,内心的孤寂与不平,只有自己明白。而"接得诗筒"则是指通过吟咏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慰藉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愤。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在文学艺术上的追求,以及通过这种追求达到一种精神超脱的境界。"句眼独参"意味着诗人的才华与见解超凡脱俗,而"成佛后"则是比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吟肩耸彻欲仙时"表明了诗人通过吟咏达到一种忘我之境,仿佛触摸到了仙境。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忧虑。"俗衰竞觅胡奴饱"描绘了一种混乱与贪婪的情景,而"节在何妨臣朔饥"则是诗人对这种状况的无奈和内心的饥饿。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以及他对于语言艺术的高标准要求。"此话只今谁举似"是对当下缺乏真正能够理解和评价诗词的人的感慨,而"趋时言语正如卮"则是在强调文学创作应当追求真实与纯粹,拒斥浮华与媚俗。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妙描绘,诗人构建了一幅丰富而深邃的意境画卷。

作者介绍
马廷鸾

马廷鸾
朝代:宋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你喜欢

东台杂诗·其十六

渐懒折腰步,犹能抱膝吟。

艰虞尝傲骨,齑米损文心。

野鹤恣孤翮,飞鹊是好音。

西溪满溪水,重为浣尘襟。

(0)

送亚匏之粤东·其一

仅从虎口剩余生,又被饥驱万里行。

故国河山方百战,残年风雪竟孤征。

轻肥岂是无同学,鸡黍何时践耦耕。

强欲留君留不得,一帆天际若为情。

(0)

读晋书后妃传

诬罔铜镮负史才,马牛易姓至今猜。

若从太岁推图谶,丁丑分明五马来。

(0)

都门道中偶得诗从奇险归平澹人到穷愁见性情二语杨镜知茂才嘱为书之楹帖因足成长句奉赠

年来吓鼠得虚名,零落青衫误此生。

入世几能开口笑,辞家偏觉一身轻。

诗从奇险归平澹,人到穷愁见性情。

为报春华须爱惜,春残无复管弦声。

(0)

富阳春兴

晓郭桑阴翠软铺,丹青别补大痴图。

阶前蝴蝶春深浅,江上鲥鱼信有无。

兰箭晨抽香露湿,茗旗晴展嫩云扶。

昼长吟罢浑无事,祇合垂纶侣钓徒。

(0)

观音峡晓发

春水万千程,孤篷更远征。

峡云高欲落,江雨细无声。

酒逼寒威薄,香盘晓篆轻。

由来看异境,不算负生平。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