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孑孤鸟,远弋于林。周回顾影,宁择佳岑。
缄舌捲羽,郁陶中心。眷彼谷风,乔木阴阴。
孑孑孤鸟,远弋于林。周回顾影,宁择佳岑。
缄舌捲羽,郁陶中心。眷彼谷风,乔木阴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鸟远飞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以“孑孑孤鸟”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只孤独飞翔的鸟儿,远离人群,独自在林间翱翔。它“远弋于林”,既展现了鸟儿的自由与独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向往与追求。
接着,“周回顾影,宁择佳岑”两句,通过鸟儿环顾四周的动作,表达了即使身处孤独之中,鸟儿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选择。这里的“佳岑”象征着理想与宁静之所,反映了诗人对于心灵栖息地的渴望。
“缄舌捲羽,郁陶中心”则进一步揭示了鸟儿内心的情感状态。它选择了沉默(“缄舌”),收起了翅膀(“捲羽”),这不仅仅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更是内心情感的自我保护与压抑。而“郁陶中心”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的复杂与沉重,如同心中积聚的愁云,难以散去。
最后,“眷彼谷风,乔木阴阴”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另一面——谷风与乔木。谷风轻拂,乔木静立,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里,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孤独与压抑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在孤独与追求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上将还专席,双旌复出秦。
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
孤戍云连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独怜残菊在陶家。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驭,振辔转林麓。
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
兽迹不敢窥,马蹄惟务速。
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
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
问我何以然,前日爱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
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
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