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花朝都已过,石泉槐火又将新。
故乡失业荆榛满,客子长饥雨雪频。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
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
灯夕花朝都已过,石泉槐火又将新。
故乡失业荆榛满,客子长饥雨雪频。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
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春日即事》,通过对时序更迭和生活境况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现状的忧虑以及个人生活的艰辛。首句“灯夕花朝都已过”暗示春天已过去,花朝灯夕的热闹不再,时光流转中带有淡淡的落寞。次句“石泉槐火又将新”则暗示新的一年生活即将开始,但诗人内心充满不确定和期待。
“故乡失业荆榛满”写出了故乡的荒凉景象,失业之人众多,荆棘丛生,暗寓社会动荡不安。接下来,“客子长饥雨雪频”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客居他乡的自己饱受饥饿和恶劣天气的困扰。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运用典故,借桃源和橘里象征理想中的安宁之地,感叹现实中无处可逃,难以找到避世之所。最后两句“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揭示了诗人家庭人口众多,但生活贫困,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慨,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是天公分付,教紫翠,伴芳姿。
每采馥临风,怡寒吸露,引步迟迟。
殷然探梅消息,傍雨檐、拣遍两三枝。
赚得金蜂玉蝶,联翩追趁多时。可怜芳径独寻诗。
岂料有人知。但繁绿侵眉,斜红绕脸,望里参差。
遣莺问他心事,到春风、闹处怎生支。
拾取梦魂归去,飞红散作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