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阑六曲,剪碧痕漾水,清润如玉。
八尺含风,莞蒻都抛,银床书展幽绿。
蛛尘几度殷勤拂,看滑笏、琉璃光熟。
算织成、一片回纹,略胜素心愁束。
犹记纱橱梦醒,雨声听、滴沥吹断还续。
午倦停针,静倚闲眠,雅韵最宜窗北。
怜他人影如秋瘦,怕寒逗、雪肤珠粟。
爱月明、庭院铺来,掩映数竿修竹。
朱阑六曲,剪碧痕漾水,清润如玉。
八尺含风,莞蒻都抛,银床书展幽绿。
蛛尘几度殷勤拂,看滑笏、琉璃光熟。
算织成、一片回纹,略胜素心愁束。
犹记纱橱梦醒,雨声听、滴沥吹断还续。
午倦停针,静倚闲眠,雅韵最宜窗北。
怜他人影如秋瘦,怕寒逗、雪肤珠粟。
爱月明、庭院铺来,掩映数竿修竹。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席的绿意与清雅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以“朱阑六曲”开篇,将芭蕉席置于碧波荡漾、清润如玉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八尺含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微风吹过时,芭蕉席轻轻摇曳的情景,仿佛在与风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蛛尘几度殷勤拂,看滑笏、琉璃光熟”,诗人通过拂去蜘蛛网上的灰尘,让光线在芭蕉席上留下细腻的光影,进一步强调了其表面的光滑与质感,如同琉璃般透亮。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对芭蕉席的精心呵护,也暗示了其珍贵与独特之处。
“算织成、一片回纹,略胜素心愁束”,这里将芭蕉席比作织成的回纹图案,既赞美了其工艺的精巧,又暗喻了其能化解愁绪,带来心灵的慰藉。通过对比,突出了芭蕉席在情感上的抚慰作用。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在纱橱中醒来,雨声滴沥,仿佛时间被延长,音乐般的节奏在耳边回响。午后的慵懒时光,倚靠在芭蕉席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雅致,尤其是窗北的光线,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和谐。
“怜他人影如秋瘦,怕寒逗、雪肤珠粟”,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芭蕉席上人影的怜惜之情,以及对寒冷天气的担忧,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关怀。
最后,“爱月明、庭院铺来,掩映数竿修竹”,月光洒满庭院,与修长的竹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芭蕉席环境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九曲棹歌》【宋·朱熹】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https://shici.929r.com/shici/fGLZ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