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地无人管,逢春作意开。
得非回合浦,又似下瑶台。
点点垂鲛泪,累累夺蚌胎。
主君休爱惜,曾累伏波来。
匝地无人管,逢春作意开。
得非回合浦,又似下瑶台。
点点垂鲛泪,累累夺蚌胎。
主君休爱惜,曾累伏波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而又神秘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匝地无人管”一句,设定了一个荒废、无人的环境,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着,“逢春作意开”则是说在这个被遗忘的地方,即便是春天到来,也只好自己展现它的生机与活力,没有人去欣赏和管理。
“得非回合浦,又似下瑶台”两句,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回归大海的鲸鱼,或是飞临瑶池的仙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常用来象征高洁和自由的意象。
“点点垂鲛泪,累累夺蚌胎”两句,则是在描写真珠花。真珠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物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那如泪般的花朵,不禁让人联想到孤独和哀愁,而“夺蚌胎”则暗示了生长过程中的艰辛与珍贵。
最后,“主君休爱惜,曾累伏波来”两句,是在提醒统治者不要过于珍视这些珍奇异宝,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考验。这里也许有诗人对权力和物欲的一种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带有哀愁的情境,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