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清名吴隐之,沉香浦里泛舟迟。
一龛先改西华寺,芳草斜阳刺史祠。
海国清名吴隐之,沉香浦里泛舟迟。
一龛先改西华寺,芳草斜阳刺史祠。
此诗《粤中怀古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方澍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吴隐之的追忆,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怀古之情。
首句“海国清名吴隐之”,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人物——吴隐之,以其在海国中的清廉名声起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吴隐之作为历史上的清官典范,其形象在此被赋予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次句“沉香浦里泛舟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沉香浦,既指出了地点,也暗示了环境的雅致与氛围的静谧。泛舟迟,则是通过动作的缓慢,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悠长,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充满遐想的空间。
接下来,“一龛先改西华寺”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对吴隐之纪念之地的描述。这里以“龛”代指供奉吴隐之的神龛或祠堂,而“西华寺”则可能是其中一处具体的纪念场所。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吴隐之精神的追思,也暗含了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主题。
最后一句“芳草斜阳刺史祠”,以“芳草斜阳”构成一幅典型的古典画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而“刺史祠”则是对吴隐之作为地方官员身份的再次强调,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与怀念。整句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吴隐之及其精神的深刻缅怀,以及对历史人物在人们心中永恒地位的认可。
综上所述,《粤中怀古三首(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吴隐之的深情追忆与高度评价,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匏瓜河上,问津时、半夜朝先归晚。
鹤倦鸾慵行且住,谁遣昌容迎幰。
朝采帘掀,夜光杯举,留醉青霞苑。
玉颜掩樗,笑看泓水清浅。
谪来尘世何年,青精紫倩。全县侣怀同搴。
灵境壶天飙霭隔,座上玉书尘满。
赤鲤琴高,青鸾阿母,问讯行当反。
五潢似镜,白榆历历秋剪。
新词授我,讶笔端出没,蛟泅龙洑。
直得苏家读史法,把酒灯前豪读。
如此佳人,平生觅句,定耻双眉蹙。
嵚崎历落,笑他周柳轻俗。
自愧兴寄颓然,声如秦缶,那得同哀玉。
笔纵不停文不点,只是枚皋拙速。
何似君家,临风振响,韵胜丝兼竹。
老夫辟舍,合居季野牛屋。
华披秀振,羡词成星子,琅玕十幅。
还似楚骚传屈子,句里龙堂鳞屋。
削迹艰虞,擅场风雅,未遣中书秃。
何须哀怨,国香合在幽谷。
黄九秦七虽能,那如坡老,豪气尤堪掬。
侬向欢场歌苦调,终类季疵击木。
画壁垆头,题巾酒次,此事推君独。
穿云裂石,好将配入豪竹。
银汉期犹渺。讶今朝、人间牛女,桥成何早。
妙誉天人三妹擅,前度刘郎还晓。
那待得、秋风吹到。
试向玉卮娘子问,也低头、无语微微笑。
应听取,郎君了。佳期择向朱明好。
正薰风、荷香兰气,洞房清窅。
隔巷停车知不事,咫尺仙源非杳。
易盼到、麻姑仙爪。
闺里青山原解画,描新眉、莫遣新人恼。
须摹下,张家稿。
萼绿华羞,杜若香妒,阿谁得并琼颜。
怅惘秾春,了似不相关。
风前亸态嗔人调,却帐底、回身惜夜阑。
此意惟侬心解,转复怜卿情重,并日寻欢。
芍药花开,何计重盘桓。
金猊抱炭连心热,奈玉虎、牵丝比泪潸。